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邮箱登陆 English 内网 中国科学院
 
您先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文章
吐鲁番三绝
2010-10-15 | 编辑: | 【

 

2008年8月4日,新疆吐鲁番市出现47.8℃的高温,一举突破历史极值(47.7℃);8月5日凌晨4时许,吐鲁番“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陡发大风,一直刮到第二天凌晨,最大风力达到14级。接连的两次极端天气,彰现了吐鲁番“火州”、“风库”的本色。加上吐鲁番盆地中国最低洼地,名冠中国的高温、大风、低地,可称为吐鲁番的“三绝”。其实,这“三绝”也是互为因果、彼此相关的。

吐鲁番——中国的热极

地球上最热的地方,人们称之为“热极”,意即热到了极点。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北部利比亚的阿齐齐亚,在1922年9月的一天,测到了57.8℃的最高气温。过了11年,即1933年8月,在墨西哥的圣路易斯,同样也测到了57.8℃的高温,两地因而都获得世界“热极”的称号。

你知道中国的“热极”在哪里?吐鲁番当之无愧。

自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在20世纪上半叶,吐鲁番曾在1942、1953、1956年三次创造全国47.6℃的最高气温记录。有趣的是,三次记录都出现在同一天——当年7月24日。1986年,已建市的吐鲁番刷新了该市最高气温记录,达到47.7℃,比前三次记录出现的时间提早了一天,为7月23日。在22年后,该地区的最高温记录上升到47.8℃,却推迟到了8月4日。不过,吐鲁番市的全国最高温记录早在1975年7月13日已被同一盆地中的托克逊县所取代,达到48℃。2008年8月4日,托克逊县最高气温也上升到47.4℃,不过并未突破48℃的历史极值。

吐鲁番市还有一个高温记录,即1965年7月在吐鲁番县东坎民航临时机场气象站的观测记录,为48.9℃,不过,这个站不是正规气象站,所以这一最高气温的记录未被认可。

2008年8月3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气象研究院的专家在“探索极限”活动中,在吐鲁番盆地艾丁湖湖底测到49.7℃的气温记录,比当日吐鲁番市气象站同时观测记录高出2.3℃,他们提出“艾丁湖是中国新热极”的结论。其中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非正式站观测记录能否认可?二是在吐鲁番盆地中还有没有比艾丁湖盆更热之点?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设在市区的气象站的观测记录不能代表吐鲁番极高温的真实状况,但吐鲁番地区作为中国的“热极”是可以肯定的。

吐鲁番为何容易出现高温呢?

原来吐鲁番盆地处于西风带,地形低凹闭塞,西北气流下沉增温迅速,地面辐射的热量又不易蒸发,才使得它如同蒸笼中的热气团一样,造成盆地内部的高温,所以,越接近盆地中心,气温越高。此外,由于盆地和盆地北、西天山支脉喀拉乌成山之间高达四五千米的相对高差,盆地内空气受热上升,外来补充的气流在下沉时产生绝热增温,往往形成高于气温的焚风,即“干热风”。干热风特别灼热。由于这种因局部地形成的焚风,多发生在夏日的下午,也对推动吐鲁番气温的攀升起到了加热的作用。

吐鲁番的热,属“高温低湿”,热而不闷,相对气温比它低许多的长江“火炉”,还是让人觉得舒服了不少。特别早晚的凉爽,可以使人很快忘记白天的高温之苦。所以才会有“早穿皮袄午穿纱”之说。这一特点,对需要白天高温强烈光合作用、夜间低温异化作用积累糖分的瓜果十分有利,从而也造就了名冠神州的瓜果之乡。

吐鲁番——陆地的风库

2007年2月28日凌晨2时,一列由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火车,在吐鲁番路段珍珠泉站至红山渠站区间遭遇大风,致使火车第9至第19号车厢脱轨倾翻,造成4人死亡、33人受伤的惨剧。铁龙般的火车竟抵抗不了大风,使人们十分惊诧。

其实,吐鲁番自古即以多大风闻名,故有“陆地风库”之称。自1959年兰新线、南疆线通车以来,大风引起火车脱轨、颠覆事故多达30余起,吹翻火车车厢有上百节。2008年8月5日的大风,就造成27列列车停运。

过去,风力表上的风级为13级,即由0级至12级,最高一级(12级)的风称为飓风,又称台风,风速大于32.6米/秒,不过,这样的大风在陆地上比较罕见。然而,这样大的风,在吐鲁番并不罕见。随观测仪器的进步,风力表上的风力等级增至17级,吐鲁番的大风也有“攀顶”的可能,已经有过多次超过50米/秒的记录,8月5日的大风最大时就达到了14级。

吐鲁番多大风,亦与其地形有直接关系。每年春季,盆地内辐射增强,增温较快,形成地区性的热低压,和盆地以外产生了很大的气压差,造成了空气的剧烈对流,盆地内热空气上升,北方的冷空气急速南下,气流通过北部天山的缺口,迅速向盆地奔泻而来,形成了强烈的西北风暴。北面的风暴,以白杨河谷为主通道,向东南侵袭。狭窄的山谷因“狭管效应”,集聚加大了风力,风力陡增一二级甚至更高。西北风暴呈带状,形成两个著名风区,一个是白杨河至三个泉子的“三十里风区”,一个是鄯善县红旗坎到哈密县了墩的“百里风区”,每逢风期,铁路司乘人员经临这两个风区都异常紧张,有“谈风色变”之感。“三十里风区”因白杨河谷形成,“百里风区”则因七角井狭谷形成,这两处因此成为新疆著名的“四大风口”中的两个,其余两个,一个是与哈萨克斯担交界的阿拉山口风口,一个是托里的老风口。四大风口都有许多与风相关的恐怖故事。吐鲁番的达坂城风口,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之说,这里的小学生,上学时书包内还会装上石头,以增加重量防止被大风刮走。七角井风口又名“黑风口”,所在的戈壁又称为“风戈壁”,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著名诗句也是因此而发,斗大的石头都能被风刮得乱走,那该是多大的风!

艾丁湖——中国最低地

吐鲁番盆地的低洼,在中国也达到极至。

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4050平方千米,占盆地总面积的8.1%,其中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又占了一半多一点,为2085平方千米,最低处为盆地中心偏南的艾丁湖,其湖面为海拔-154米,是中国大陆最低处。

艾丁湖又名觉洛浣,维吾尔语意为月光湖,以其湖中晶莹洁白的盐结晶如月光得名。艾丁湖湖盆东西狭长,约40千米,南北宽仅8千米,湖盆面积为152平方千米。由于来水的影响,湖面面积变化很大,据1958年的航片,湖水面积约22平方千米。艾丁湖湖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过去因坎儿井冬季不用的水排入维持了湖面,后来因这一来源的断绝,艾丁湖长期处于干涸状态。为响应去年进行的珠穆朗玛峰重新测高行动,艾丁湖也启动了重新的测绘。这次测量因湖面基本消失,改为寻求其最低洼处,因此,艾丁湖洼地的最低记录很可能创新。

艾丁湖是中国最低点,却不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世界陆地最低点在巴勒斯坦、约旦间的死海低地,海拔-392米;第二低地为巴勒斯坦、叙利亚间的太巴列湖低地,为海拔-212米;非洲吉布提的阿萨勒湖盆地是中国新疆艾丁湖洼地的有力竞争者,最低处为海拔-155米。如果艾丁湖洼地的重测没有变化,则只能屈居老四了。

高温、大风、低地,构成了吐鲁番盆地三大特色景观,也成为吐鲁番旅游的热点。感受高温,享受美果,经临“海”下之游,是许多人游向吐鲁番的重要目的。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