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邮箱登陆 English 内网 中国科学院
 
您先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文章
探秘波斑鸨
2010-10-15 | 编辑: | 【

探秘波斑鸨

当杨维康博士悄悄靠近他的跟踪目标时,他需要倾注其所有的耐心与注意力。这就是生活在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的鹤形目鸟类波斑鸨(Chlamydotis undulata)。杨维康说,“这种动物生性胆怯而机警”

这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儿。波斑鸨属鹤形目,鸨科,鸨属,体重1-2.5 kg,体长55-65cm。其背部、翅和尾上覆羽呈浅沙黄色,点缀有弯曲的波纹状黑色斑点,栖息于开阔荒漠或干旱草原。它们身上的颜色和大自然一个色调,跟穿着迷彩服似的,隐秘得很,人们很难发现它的踪迹。它们是沉默的,你几乎听不到它们的叫声,古代文献中称它们为“哑巴鸟”。它们的眼睛像沙枣花一样呈淡黄色。做了母亲的波斑鸨和它的孩子们会用敏锐的眼睛和种种亲昵的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波斑鸨是典型的杂食性鸟类,喜欢吃荒漠上各种植物的嫩叶,如车前、独行菜,猪毛菜,还有多种节肢动物,比如蝗虫、蟋蟀、蜣螂和各种甲虫以及白蚁、蚂蚁、蜘蛛、蝎子等。

 

木本猪毛菜              浆果猪毛菜

   

           沙蜥               蜣螂

波斑鸨有3个亚种,即加纳利亚种(CUfuer-taventurae)、非洲亚种(Cu undulata)和亚洲亚种(Cumacqueenii)。加纳利亚种为西班牙加纳利群岛(Canary islands)的特有种。非洲亚种的分布区从北撒哈拉经毛利塔尼亚东部直到埃及东海岸。亚洲亚种分布最广,种群数量最大。分布区从阿拉伯半岛中部经中东、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中亚各国直到我国西北部和蒙古,种群数量约39000-52000只 。波斑鸨在我国分布于新疆北部、西部天山和内蒙古巴彦卓尔盟乌拉特后旗、内蒙古西部乌拉特后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及甘肃省的民勤、山丹和武威种群数量约2000只。

 

 

每年9月,它们的远行便开始了。其漫长旅程7000 km。其中部分飞往伊朗和阿拉伯半岛,在那里度过漫长的冬季。

 

4月是波斑鸨们的恋爱季节。雄性波斑鸨通常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展示自己的风采(炫耀),它们伸长脖子向四周张望,之后将头上的羽毛、胸前的饰羽朝上微微翻起,盖过头,抖松全身的羽毛,直至看上去如同一朵大大的白色蒲公英,然后四下里快步小跑,它跑动的姿态无比洒脱,有弧形、“之”字形和“八”字形。它跑一阵,停顿片刻,向四周观望着,看有没有雌鸟被吸引过来,向自己示爱。

波斑鸨求偶图(炫耀)

波斑鸨找到配偶后,便开始产卵繁殖。它们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植被盖度和密度较低,视野开阔的区域营巢。新疆的波斑鸨一般产卵3-4枚,偶尔也产6枚,这是世界最高产卵记录。卵呈青灰色,散布褐斑,与周围杂草的颜色相似,再加上窝很浅,窝内没有任何铺垫物,所以即使近在眼前,也很难发现。雌鸟伏窝孵化期间,总是谨小慎微,左顾右盼,以防止天敌和人畜的侵害。尤其进入孵化后期后,雌鸟对窝的保护意识更强,一般情况下都不离窝。

波斑鸨的卵

破壳而出

背负无线电发射器的一窝雏鸟

为了引诱狐狸以和其它天敌离开它的巢穴,雌性波斑鸨会佯装翅膀受伤,并摇摇晃晃地朝向背离它巢穴的方向行走;一旦摆脱天敌,便立即停止伪装飞奔回巢穴。杨维康博士在跟踪波斑鸨的过程中,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它在我们的吉普车前缓慢地移动,但我们却发现越来越远离它的巢穴。” 然而即便是这种偶遇也需要长期的等待。

然而仅仅凭借机警并不能使其逃脱濒临灭绝的命运。由工农业用地的扩张和过度放牧造成其栖息地的退化、丧失。值得一提的是,与猎隼相似,波斑鸨在阿拉伯世界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在阿拉伯国家,王公贵族们驯养猎隼,狩猎娱乐的对象就是波斑鸨。狩猎波斑鸨是阿拉伯民族自形成以来最高贵的传统娱乐项目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千年来在王公贵族中久盛不衰。由于栖息地退化及捕猎等原因,数十年来世界波斑鸨种群数量迅速下降,据估算中国境内种群数量不足2000只。如果以此速度下降而不加保护,预计40年后,波斑鸨将在野外绝种。

阿拉伯国家猎隼驯养基地

基于这些原因,世界各地的学者们呼吁各国政府在波斑鸨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建立保护区。就职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家鸟类研究中心(NARC)的行为学家Olivier Combreau说:“我们已经采取了严格的行动计划,建立保护区以及对偷猎和过度捕猎波斑鸨进行严厉的惩罚就是行动计划的一部分,目前这项计划已经被《迁徙物种公约(CMS)》批准”。杨维康博士也表示:“如果再不作努力,波斑鸨就没有希望了”。

为了有效地保护波斑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阿联酋国家鸟类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8年(1997-2004)的科研合作,开展了“波斑鸨保护生物学研究”。在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县域内修建了用于波斑鸨监测和研究的野外站。在波斑鸨卵孵化温度、雏鸟生长与存活率、食物组成、迁徙等繁殖生态学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为开展波斑鸨保护与人工繁育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2008年,双方再次签署了为期5年的科研合作协议,开展“中国波斑鸨保护与生态监测”。

 

木垒野生动物监测站

同时,阿联酋国家鸟类研究中心多年来开展波斑鸨人工饲养繁殖,目前已经取得成功。2008年中心成功繁育出波斑鸨1000只。

《科学》杂志亚洲新闻主编Richard Stone先生曽于20089月,在“News of the Week” 栏目中以“The Houbara: Headed for Oblivion?”为题对新疆生地所杨维康研究员开展的波斑鸨研究工作进行了专门的报导。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