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扫描

【新华社】卡拉麦里“补水行动”:新疆帮助野生动物抗旱

时间:2020-06-05

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一匹普氏野马在水源地饮水(6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4日电(记者张晓龙、曲延函)6月,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针茅草仍未返青,热干风游走空旷的戈壁。

  “化雪后没好好下过雨,野生动物日子不好过。”阿达比亚特说。作为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简称卡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员,他正带领3个人驾驶一台运水车和一台皮卡车进入广袤荒原,为野生动物送水。

这是6月3日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普氏野马。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保护区属于荒漠地带,野生动物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汇集的冰雪融水和降水。“草情不好,动物还能啃食些干草,但没水绝对不行。”阿达比亚特说。

  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卡山自然保护区有约60处野生动物水源地,既有自然形成的洼地,也有人工建设的水池。管护员巡护发现,保护区西南方十余处水源地受旱情影响最大,缺水严重,那里是珍稀动物普氏野马、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栖息地。

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护员为野生动物拉运饮水(6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今年3月底,卡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决定为枯竭的水源地实施应急补水。

  在皮卡车带领下,拉着大罐的运水车在荒原缓慢爬上爬下1个多小时,随后停在山丘下33号水源地。管护员加那尔别克·恰力甫汗和运水车驾驶员配合,向洼地灌水。30分钟后,水罐内16立方米水注满了直径20余米的水洼。

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护员为水源地灌水(6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如果有大队驴群经过,这些水一天就喝光了,补水工作一天也不敢停。”阿达比亚特说。

  记者看到,两台车刚刚驶离水源地,一匹普氏野马就迫不及待地靠近水洼,专注地喝起水来。

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护员阿达比亚特来到人工建设的水池查看蓄水情况(6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保护区日间气温高达30℃,取水点和灌水点距离最远超过20公里,加之荒原土路崎岖难行,单次补水要花两三个小时。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一天仍能为4处水源地补足水量。截至6月3日,保护区已为野生动物水源地补水1709立方米。

  在另一处水源地,负责保护区补水工作的布兰指着动物留下的密集蹄印和粪便说:“这些是水源地‘生意兴隆’的证据。”

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一匹普氏野马来到33号水源地饮水(6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护员阿达比亚特在观察远处水源地蓄水情况(6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卡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多种珍贵、濒危有蹄类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目前,保护区内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已达240匹。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杨维康研究员团队2018-2019年的调查,保护区内蒙古野驴种群数量有3000余匹,鹅喉羚种群数量接近1万只。

这是6月3日拍摄的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护员为水源地灌水(6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不仅是三大有蹄类野生动物,补水也让狐狸、盘羊及鸟类等野生动物喝上了水。”布兰说,如果旱情持续,保护区会调集更多人力,租赁更多运水车辆进行补水。(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