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扫描

【光明日报】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纪念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时间:2021-06-18

  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00多位代表,今天汇聚在线上会议室,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会议的形式纪念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保护荒漠生态,展示大美新疆”。论坛旨在共同宣传、研讨荒漠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共同为“一带一路”荒漠化问题及其防治献计献策,共同为“大美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助力。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主席白春礼、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Ibrahim Thiaw、泛非绿色长城执行秘书Abdoulaye DIA、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以及新疆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分别致辞,“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荒漠化防治专题联盟主任、新疆生地所研究员雷加强主持开幕式。

  白春礼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自成立之初就承担着新疆荒漠化防治的重任,通过多边、双边合作,共同开展了针对中亚、东亚、西亚及非洲等区域荒漠化的联合考察、技术研发、试验示范与技术培训。2020年6月,新疆生地所牵头成立的荒漠化防治联盟正式成为ANSO国际专题网络之一。自成立之日起,ANSO荒漠化防治专题联盟就将其宗旨和使命与ANSO和UNCCD的远景目标相结合,致力于通过合作研究、联合攻关、共建基地、共享成果等方式,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荒漠化防治的科学认知、技术包容、知识分享和能力提升,不仅拓展了荒漠化防治领域,而且扩大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外交影响力。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Ibrahim Thiaw表示,2015年5月,他有幸参观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项目示范区,亲眼目睹了那里的显著成果和进步,那里生态修复的生物物理效果使我印象深刻。“土地修复是我们未来任何建设战略的最基本内容。没有土地修复,我们还将会面临全球危机。如果没有具体的努力再生我们的自然资本并转换我们的粮食生产系统,要保障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减少排放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泛非绿色长城秘书处(PAGGW)的Abdoulaye DIA秘书长首先感谢了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对泛非绿色长城秘书处实施非洲绿色长城倡议方面的不懈关注和持续承诺。他表示,新疆地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干旱和特别干旱的萨赫勒-撒哈拉地区类似,希望通过土地复垦联合行动、农业发展、生态农业转型、农林复合经营和农业价值链的协调和监测,对非提供可持续技术和机构合作支持。

  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元明指出,从1961年到2021年,新疆生地所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峥嵘岁月。作为中国科学院布局在新疆的一支国家科研力量,长期以来,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在兄弟单位全力支持下,研究所面向国际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科技前沿,面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创新干旱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在干旱区生态学与地理学领域开展研究和试验示范,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形成了成套的荒漠化治理模式。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新疆生地所共承担了30多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项目,在中亚、非洲等国家建立了5个联合研究中心,在中亚、西亚共建19个野外监测研究站,成功申请“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荒漠化防治专题联盟;研究所也作为“非洲绿色长城”建设唯一技术支撑单位,携手推动“非洲绿色长城”建设。近五年来,研究所举办了20多个国际会议和培训班;招收培养留学生110余人,助力提升了相关机关合作国家的荒漠化防治能力,实现了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的国际引领。

  论坛的学术报告环节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科学司司长刘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科学技术项目官员贾晓霞、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Shomurodov Khablibullo等国内外10位专家分享了学术报告。

  新疆生地所新疆自然博物馆当日举办了“关注荒漠生态 展示大美新疆”科普摄影展,展示了新疆各族人民60年来抗击荒漠化取得的重要成就及成功经验,让更多公众认识防治荒漠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本次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处(UNCCD)联合主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等、干旱区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等协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