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蓄势干旱区科技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疆生地所举办党的二十大报告研读班

时间:2022-10-19

  “作为‘国家队’‘国家人’,要深入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中定位我们应该肩负的‘国家事’‘国家责’,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从国家战略需求和新疆发展需要中提炼科学问题,从干旱区科技前沿的重点领域中发现问题,加快实现从‘在做什么’‘能做什么’向‘该做什么’转变。”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在主持党的二十大报告研读班时强调。

  研读班以“聚焦主责主业 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向军全面系统领学党的二十大报告,研究所五大研究单元和部分野外站负责人围绕学习报告精神,畅谈科研工作设想和举措,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两委委员、所务委员,166名副高及以上科研人员参加会议。

  聚焦绿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疆生地所如何响应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要求?研究所副所长、吐鲁番植物园主任张道远回答道,要紧紧围绕干旱区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国家队”“国家人”职责,高质量开展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持续推进干旱区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快推动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建设,为保障干旱区生物资源安全和绿色发展服务。

  “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将瞄准使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精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选题定题,系统开展干旱区水资源保护研究,为实现干旱区生态经济协调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国重室改革重组的关键时期有了方向指引,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亚宁充满信心。

  “只有了解、认识、学习自然,掌握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尊重、保护自然。”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新文对未来科研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定位,“报告是我们今后科研工作的指导纲领,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掌握自然理论知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深入做好沙漠保护研究,系统开展生态修复,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为建设美好新疆再立新功

  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吉力力·阿不都外力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围绕报告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深入落实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做好干旱区资源环境、生态安全、景观变化研究,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作用,为今后新疆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智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将全力做好干旱区种质资源库、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建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年轻人当好铺路石,为研究所长远发展、生物多样性保育、美丽新疆建设、保护好将来有可能发挥无限潜能的那个基因、那个‘芯片’作出自己的贡献!”伊犁植物园主任管开云一番发自内心的感言,深深打动了参会的青年科研人员。

  阿克苏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郝兴明表示,阿克苏站要进一步梳理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在绿洲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综合评估以及碳减排路径方面开展研究,在科学问题源头实现领先,为新疆区域发展和碳减排目标提供扎实科技支撑。

  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金林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表示,要继续保持中亚增生造山与成矿系统理论研究引领,充分利用在成矿环境演化、成矿规律勘察方法技术优势,将理论研究成果与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在找矿靶区圈定、勘察部署、绿色评价等方面形成新的突破点,与产业部门联合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积极推进研究成果落地,积极为政府提供咨询建议,推动新疆矿产资源绿色高质量发展。

  用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身上的责任与重担”新疆旅游研究院徐睿遥表示,新疆旅游研究院在墨玉县、尉犁县开展了旅游示范项目,通过农业+旅游的方式,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增值,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系统提升和改造村容村貌、院落景观、河道水系、景观林、形象标识等,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和旅游体验空间,为新疆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科学规划依据,为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报告鼓舞斗志、振奋人心”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曾凡江说,要将报告精神贯彻到科研本职工作中,深入持续做好脆弱荒漠生态系统维持和健康发展理论研究及技术研发,细化拓展科普教育与培训工作,将科技成果应用到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的实际工作中,为极端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技支撑,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科技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阜康荒漠生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田长彦表示,新疆的耕地资源、水资源不平衡,如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未来要在耕地的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上,在新疆数字棉花、棉花新标准及国际地位提升上做出贡献,扎实推动乡村产业、生态、农业振兴。

  为“一带一路”合作注入创新活力

  研究所副所长孙福宝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新疆生地所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未来我们要紧抓新时代发展机遇,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干旱区资源环境领域科学前沿重大问题,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打造干旱区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化研究基地”。

  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绿色丝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耀明觉得十分自豪,更深感责任在肩,他表示,要学习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受损生态系统保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与示范,推动咸海大科学计划,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新疆生地所是中科院面向中亚生态环境领域科学研究的桥头堡,哈萨克斯坦首都圈生态林建设技术示范项目入选中国-哈萨克斯坦建交30年来亮点成果,分布式低成本智能净水技术的示范与应用获得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领导人批示,完成了亚欧大陆干旱带荒漠化时空格局分布图,建立了非洲“绿色长城”沙漠化数据库,在生态保护领域为“一带一路”合作注入新活力。

党委书记、副所长张向军领学

线上会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