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新疆生地所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圆满举办

时间:2023-05-19

  5月13-14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多项活动同步举行,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和家长一同参加。通过聆听科普讲座、参观野外台站、观看视频直播、修复化石、制作标本、参加博物馆奇妙夜等有趣的科普活动,不仅让公众收获了科学知识,感受了科学家精神,也增进了对新疆生地所的了解。

 

  在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来自和田地区策勒县中学的学生参观了策勒站动植物标本展览室、室内实验室和根系实验场。

 

  策勒站薛杰、朱玉荷、唐钢梁等讲解了策勒县的生态环境,昆仑山北坡垂直带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分布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标本;在实验室展示了荒漠深根植物根系,结合根系实验场的实地介绍,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荒漠深根植物的生长策略。

 

 

  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来自乌鲁木齐市第113中学的师生和家长通过参观植物园、科普展馆、老科学家居住旧址等形式,了解了植物园的植物保育状况、探寻荒漠植物的生存智慧、感受了顽强坚韧的科学家精神。

 

  通过观察荒漠植物的形态,触摸荒漠植物的叶片、茎秆,闻荒漠植物的味道,公众直观地体会到荒漠植物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所具有的特征,同时认识并记住了“荒漠三剑客”“沙漠公主”等常见的荒漠植物。

 

   在研究所二楼报告厅举行的“旱域生灵”专场科普报告,是杨维康研究员带来的“美丽的波斑鸨”,他生动地讲述了与团队成员一起保护、研究波斑鸨的故事。

 

  报告全程在研究所微信视频号首次直播,吸引了来自全疆各地的师生积极聆听。在现场参加活动的乌鲁木齐市76小学生与专家进行了积极互动,报告在一阵阵掌声和精彩的提问中进行。活动直播的点赞量过万。

 

  在天山深处的巩乃斯河谷,积雪生态水文及灾害研究团队在一处雪崩点进行基础调查。该团队在第三次新疆科考中承担的一个项目涉及到对当地积雪雪崩特点、水资源稳定性的研究。

 

  此次调查通过B站进行了直播,科研团队介绍了该处雪崩发生的原因、雪崩堆积体的特点、发生时及发生后造成的影响、雪崩预警机制等相关科普知识。

 

  在新疆自然博物馆,来自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113中学、121中学、市儿童福利院、新市区区委宣传部等多所学校的师生和单位职工参观了博物馆,了解了新疆独特的气候、巍峨山地、潋滟水系、浩瀚荒漠、多彩土壤、缤纷绿洲、殷阜矿产,以及独特的野生动植物标本。部分学生参与了“动手修化石”“博物馆奇妙夜”等活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公众科学日活动吸引了多家媒体关注,其中,新京报、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新疆教育电视台、新疆科技报、乌鲁木齐晚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截至目前,部分科普、研学活动仍在持续进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