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大手拉小手-----生态科普行活动告捷

时间:2003-07-3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新疆植物学会大自然培训部联合承办的“大手拉小手——生态科普行”活动于日前结束。本次活动以与科学家同行,走近科学,感知乐趣为宗旨,挑选了乌市3所中学的6名优秀中学生考察了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天山深处的积雪研究站与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研究站。活动组成员一行九人,历时8天,行程1600多公里。
  7月15日上午10时30分,首届 “大手拉小手——生态科普行”揭幕式在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举行,生地所党委书记田长彦研究员致词讲话,对活动的意义表示支持,同时希望老师与同学们对我们野外站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要求大家注意安全,学习好、生活好。野外工作站站长徐俊荣博士与胡玉昆研究员对同学们到站表示欢迎并提供了学习资料。
  考察以乌鲁木齐为起点路经一号冰川翻越天山冰达阪至巴仑台镇,驶入天山谷地到达积雪站。生地所积雪站1969年建站,为了保护218国道在艾肯达阪段的畅通,创建立了导雪堤,防雪走廊等防治雪崩或风吹雪的一系列工程措施对雪害的防治开展了近30余年的研究工作,90年代中由与日本灾害防治研究所开展合作,取得了扎实的成果,同学们在已有的地理知识基础上又增加了灾害形成机理与防御过程的研究知识等。
  7月18日同学们告别了积雪站,路经那拉提,翻越拉尔墩达阪到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试验站,在本站工作了32年叶尔道来提教授首先为同学们讲解了人工草地实验区的第一课,同时为同学们介绍了大量的本地植物分布类型及地质地貌特征知识;徐海量博士介绍了站点土壤、生态、草地利用的研究近况;新疆农业大学教师贾鹏龙硕士演示光合作用仪,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碳循环、土壤呼吸作用等。晚间,年青的科学家还与同学们畅谈了科学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思想教育的心得体会。
  7月22日小分队沿独库公路穿行于天山腹地,到乔尔玛瞻仰了为修建独库公路而牺牲的烈士纪念碑至奎屯抵乌鲁木齐市。
  7月25日 动物学家谷景和教授讲授再次给同学们进行生物学、生态学、干旱区动物生理特性问题答疑并辅导学生开拓写作的思路。张道远博士用多媒体演示神秘的植物微观世界等。活动结束在即,同学们兴趣仍然浓厚,他们参观了我所的科普教育基地---标本馆,还要求有机会了解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应用方面的知识。
  本次活动从策划到操作,每一个细节都注意到参与者现阶段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从行程线路和野外站点的选择到讲解中的引证和举例,从计划的调整到后勤保障的安排,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为首要标准,竭尽全力,保证了本次活动的成功。在活动中,学生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对大自然诸多纷繁复杂现象的直接感知,使刻板的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而灵动,进一步提高对事物本身及内在规律的认识。巴音布鲁克草原上马先蒿与禾草属植物的此消彼长,反映了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种间竞争力量对比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群数量的变化,甚至影响群落的景观特征。学生获得了对身边事物的理性认识。活动中我们去了一些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与一般游客不同的是,我们不仅注重景观的美学价值,更追求它的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感悟、欣赏美的同时,不拘泥于视线范围内的事物,而是寻找一种与其他风景点的内在关系,努力探求事物存在的原因、发生过程和普遍规律。从天山北坡、南坡和伊犁谷地的自然带分布差异总结归纳出制约自然带的若干因子,通过要素分析来理清各个层面上的相互影响;从岩石的纹理、产状、颜色、堆积特征判断其形成的地质背景;从河流阶地的多少、河漫滩的宽窄、沙洲的大小判断历史时期河流一些重要信息。还尝试着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感知科学并对科学有了实际而客观的评价。谷景和教授的厚积薄发,贾鹏龙老师的精益求精,徐海量博士的求实严谨,叶尔道来提教授的栉风沐雨,都给学生展示了独立的科学精神。这无疑是一次极佳的人文教育的契机:独立的人格,宽广的眼界,严谨的治学,求实的态度,敏锐的思维,积极的创新,艰辛的付出,才会有璀璨的成就。使学生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尽力保护这种和谐。在途中或在游览中,学生们更多是对造化之功的赞叹和钦服。当看到景区游人过载,草场牧民过牧时,不约而同的发出一片惋惜声。最爱看到的景色是蓝天、白云、青草、紫花、曲流、雪峰、镜泊、羊群之类天地共陶然的景象。一路上,学生们在狭小的车厢内自设了一个垃圾袋,无论是食品袋还是包装纸,统统打包。在景区,除不破坏环境外,他们还监督其他游客,并向管理者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
  活动结束了,同学们都走了,但是给科学家、组织者留下的太多太多深思,它的意义将激励我们做的更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