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新疆生地所塔里木河科技团队获中科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荣誉称号

时间:2005-03-28


塔里木河——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内陆河,是新疆各族人民心中的生命之河、故乡之河、母亲之河。塔里木河流域,以其深刻的人文内涵、丰富的经济环境著称于世,被视为开启世界文化大门的钥匙。时过境迁,不合理的开发,使“母亲河”流出的不再是甘甜的乳汁,而是苦涩的泪水,到下游更是欲哭无泪,这一区域成为中国四大沙尘源区之一。于是,“救救塔里木”的呼声愈来愈高。
  2001年1月6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塔里木河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试验示范”正式启动,随后,国务院批准立项,投入107亿进行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数十名科技人员云集到从尉犁县到铁干里克的数百公里战线上,开始历时4年的艰苦创新历程。
  4年过去,塔河项目基地不仅成为一个科技示范和知识创新的基地,而且也成为一个高新人才培养基地和院所合作基地。
  4年中,项目组在节水高效复合型绿洲生态农业建设、生态畜牧业与产业化、退耕还林模式与途径、区域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塔里木河应急输水与生态响应过程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技术性突破和创新性成果。例如,通过对棉花进行膜下滴灌与高产条件下的水肥盐耦合试验,创造了当量水的高产出率,节水率高达65.3%,皮棉增产34.86%,水当量达每立方水产皮棉0.67公斤,在国内达到一个新水平,示范面积2.8万亩;建立起多个生态经济型植被试验示范区和特色养殖业示范点,为建立高效率、高效益的退耕还林还草优化模式闯出了新路子;在“绿色走廊”保护恢复和土地荒漠化防治上,突破了原有的为治理而治理的旧模式,开展了积极的理论探索,提出了胡杨、柽柳等荒漠建群植被的合理与胁迫地下水位,对应急输水工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使治理技术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因而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短短4年,项目组发表论文达151篇,申请专利2项,软件登记2项。项目还召开了两次国际研讨会,启动了与德国、以色列等国的科技合作,并作为中国唯一一条河流纳入UNSCO资助的HELP计划。同时,还争取到国家计委重大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利部黄委计划项目等,总获经费1400多万元,相当项目院拨经费近1.5倍。大量的创新性成果,也使塔河项目成为荒漠绿洲区理论与实践结合,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典范。
  塔河项目组也是院地合作的阵地。参与项目合作的单位多达近20个。曾经在巴音郭楞州1市8县中不引人注目的尉犁县,成了全州的一个焦点,州、县领导频频上门,参观、学习,并作为科技兴地的一个榜样。项目组适时派出多人担任县政府顾问,带动全县农业、畜牧业、旅游业、林果业的全面发展,并派出1名高级科技人员担任该县科技副县长,在全县12项重点科技项目中,项目组包揽了5项,使项目组更紧密地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在项目组示范推动下,全县节水灌溉试验面积达30万亩;塔里木河灌区退耕还草4213公顷,建立的人工草地发挥了生态置换功能;新的产业,如旅游业迅速发展;生态草业的高产推动了畜牧业发展,有利于全县的经济转型。
  塔河项目组也是一个人才的摇篮。项目实施以来,已培养博士生5名、硕士生18名,目前参与项目的在学博士有15人、在学硕士30人。研究生们不仅学习到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对荒漠绿洲的发展和前途命运寄予了深厚的感情。老科学家们的言传身带,更使他们受益匪浅,参与项目的研究生的学业几乎全部取得了优秀的等级。
  前不久,塔河项目通过了现场验收,然而,塔河的全面治理仍然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项目组在荒漠绿洲生态研究中,基础与应用的结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也尚待不断深入,为了塔河的明天,为了“母亲”的微笑,他们,仍处于集结待命,在知识创新工程和创新文化建设的探索中,进一步积蓄力量,实现新的爆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