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院“雪豹研究小组”(XSLG)组织开展了针对新疆地区雪豹生存习性的冬季野外科考活动

时间:2006-02-15


雪豹(学名:Uncia uncia)属于濒危物种。分布主要在中国的西部。相邻的11个国家有少量分布(如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因此跨国界的保护与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知道,中国是雪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要摸清雪豹这种神秘动物的种群数量和活动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是对我们野外工作的巨大挑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研究员负责组织这次的科考活动。重点是采用红外线自动照相机记录雪豹的活动,这在国内尚属首次。野外调查开始于2005年10月18日,至12月底结束。累计野外工作71天,共布设36台红外照相机(其余12台有故障),约2094个照相日,收回71个胶卷。在16个地点拍摄到清晰雪豹照片约32张。还拍摄到其他野生动物照片22张,如北山羊、野猪、草兔、石鸡、赤狐、貂熊等。另外,还调查样线20条,搜集粪样和毛发样品计31个。与此同时观察北山羊行为18天(研究雪豹的食物资源),合计约77.3小时,统计到北山羊264只。
  新疆雪豹研究开始于2004年。在这之前马鸣研究员和他的雪豹项目小组进行了充分准备,搜集文献,设计方案,争取项目经费。新疆雪豹项目小组与俄罗斯、蒙古、吉尔吉斯、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美、英等国的专家建立了广泛联系。两年来马鸣研究员和他的雪豹项目小组的足迹遍布阿尔泰山、北塔山、东部天山和中部天山(托木尔峰地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雪豹的痕迹调查,如足迹、刨痕、气味标记(嗅迹)、尿迹、粪团、爪痕、毛发(DNA分析)、卧迹、食物残渣等(马鸣等,2005;徐峰等,2005)。这次是第四次联合考察,由中国、吉尔吉斯、印度、美国等的专家共同参与。前期踏查、中期准备和最后实施野外考察一共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此次野外工作持续71天(10月18日-12月27日),队员们经受了冬季的寒冷、长夜的寂寞、雪山道路的崎岖险峻、冰河的危险、野外风餐露宿的艰苦、疾病的折磨、可怕的交通事故等。最后圆满完成了任务。
  研究的重点除了应用红外线自动照相机开展野外动物拍摄,记录雪豹昼夜活动规律、个体特征、数量等;还附带开展雪豹食物资源包括有蹄类动物的调查(痕迹、集群数量、被捕食或者被偷猎的数量等);最后是民间问卷调查、野外培训、保护与宣传等(包括雪豹皮/骨贸易、偷猎、保护与管理、雪豹与牧民的利益冲突等问卷调查)。因为雪豹是高山物种,独往独来,喜欢在夜间活动,数量极其稀少,不容易被人发现,调查起来非常困难。一些研究雪豹的“专家”,却从来没有在野外见到过雪豹,说起来你会不相信。“只见皮子,不见雪豹”,著名学者夏勒(Dr George B. Schaller)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考察雪豹几十年,也仅提出这样无奈的感叹。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都是开创性的工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中国科学院“雪豹研究小组”(XSLG)、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林业局动植物保护办公室、阿克苏地区林业局、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天山林场)、国际雪豹基金会(ISLT)、新疆自然保育基金会(XCF)、世界自然基金会(WWF-China)等单位的专家共同参与和支持了这次冬季野外考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