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新疆生地所开展天山中段积雪调查工作

时间:2018-01-12

  118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组成的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调查2号线-天山雪岭科考队伍共计11位成员,历时8天,沿环中天山地区对积雪积累期的积雪特性及分布开展了全面调查。 

  此次调查源于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积雪特征及分布调查”,该专项旨在以野外观测为手段,系统规范地开展中国积雪特性地面调查,为中国地区积雪遥感反演和积雪类型划分提供可靠的、全面的积雪特性信息,提高积雪数据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气候变化、水资源调查以及积雪灾害预报等行业应用。 

  本次科考队伍由新疆生地所李兰海研究员带队,途径昌吉、石河子、乌苏、精河、霍城、伊宁、新源、焉耆等18市县,环绕赛里木湖,横跨伊犁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翻越艾肯达坂、察汗诺儿达坂,穿越伊犁河谷,行程达2400余公里。 

  考察队伍依据各个地区的主要地貌特征选择了积雪特性勘测样点,样点主要分布在玉米、棉花、小麦等农田地,沙丘、草地、林地、裸地等不同的下垫面地带。测量的积雪特性参数主要包括雪深、雪密度、雪湿度、积雪表面硬度、雪层温度、雪表反照率、雪晶体粒径、雪晶体形态等。 

  初步调查发现,在积雪累积期,最大雪深出现在巩乃斯河谷地区,平均雪深超过45cm。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积雪表面雪晶体的形态和粒径呈现面明显差异,河谷林地的雪表面主要由表霜雪晶(SH)体构成,直径为3mm10mm;沙丘和农田地带雪表面主要由碎化雪晶体(DF)和多面体雪晶(FC)构成,直径为0.5mm2mm;巴音布鲁克沼泽地带雪表面主要由大粒径的雪绒花构成。本次调查处于积雪累积期,并未在考察区观测到雪崩活动的踪迹,但在部分地区风吹雪现象比较严重,风吹雪越严重的地区积雪表面硬度越高,风吹雪严重的艾肯达坂上积雪的表面硬度超过106pa  

中国积雪调查2号线-天山雪岭合影

采集积雪样品

积雪物理特征测量

    

附件下载: